讓中國時尚可持續,讓東方之美詠流傳,我們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
2023.3.28~30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yarnexpo春夏紗線展現場......
中國時尚如何面對“循環再生”
當中國消費者的時尚審美逐漸向個性與變化迭代而來,人們對于流行趨勢的追求則愈加鮮明,并融入更多自我風格的主張和觀感,從而讓中國時尚的變化更為豐富。
在更多都市新女性的眼中,也許今天流行的狂野,就會和明天的復古風顯得格格不入;也許現在還熱愛的“芥末綠”,就會在明天新寵的“香檳紫”面前,成為棄之箱底的“無顏品”。所以,當衣柜里的舊衣越來越多,一邊是對美學與時尚的追求,一邊是對環保與可持續的傳承,這道看似“難以化解”的選擇題,該如何點撥?
在過去,對于舊衣物的處理更多是集中填埋或焚燒,當它們在土壤中沉睡上百年之后,會慢慢降解而回歸自然。如今,基于各國政府對紡織行業碳排放的關注,全球各大終端品牌商也紛紛著手把原生滌綸原料置換成循環再利用滌綸(再生滌綸)的長遠計劃。于是,越來越多的再生滌綸面料成為時尚品牌的重心,也成為追求前沿之美的中國消費者們更愿追尋的“心水之選”。
但時尚圈的“環?沙掷m”可不是說說而已。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計劃到2030年將集團全服裝面料約50%替換為環保再生面料;北京冬奧所有場館的清廢團隊的工作服就融入了塑料瓶制成的再生滌綸面料;而從玉米、秸稈等含有淀粉的農作物中發酵提取出的聚乳酸,也成為更多運動品牌聚焦的原材料,只因為聚乳酸在特定環境下土埋1年內可以天然降解;不難看出,服裝品牌對于可再生、可降解纖維材料的開發與運用,正逐漸普及,并更加重視與推廣開來。
中國纖維零碳行動
其實,在短短數年之內,全球再生滌綸市場正迅速擴大,已由最初少數幾家歐美企業擴張到全球超過數萬家的相關企業加入到再生綠色產品的生產行列中來,而中國也順應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滌綸生產基地。為了解決市場中產品真偽難辨以及全產業鏈纖維材料信息追溯鏈不完整等難題,實現產業鏈全流程數據互通互聯,發揮循環再利用聚酯纖維產品的綠色低碳溢出效應,促進行業良性發展,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2023“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再生紡織行業可信體系的先行者之一。
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由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蘇州市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聯合運營。創建該平臺的目的是為了打造中國自己的透明、可追溯、可信賴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維護綠色纖維、紡織品市場秩序,未來將這一平臺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認證平臺。
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是應用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節點解析技術、區塊鏈技術、供應鏈信息化追溯系統等信息化手段搭建一個從瓶片回收到下游的服裝織造,從纖維到終端產品的透明可信的循環再利用纖維制品的可追溯平臺,以增加再生纖維制品的生產透明度和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推動再生纖維產業鏈上的工廠進行數字化可信制造,實現產業鏈全流程數據互通互聯,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并在此過程中,推動原材料、產品、認證評價等標準體系的建立,建立共贏機制,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綠色紡織品共生鏈,實實在在解決市場存在的不規范問題,為行業建立一個健康良好的市場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平臺可以免費入駐,也可以免費無限制添加子用戶。加入平臺的基礎條件為企業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回收證明或者GRS證書、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但根據企業的實際場景升級,可能會存在少量比如攝像頭等硬件成本。此外,平臺針對工業應用場景提供了一體化的安全服務保障,保障了設備和云端身份互相可信并建立安全傳輸鏈路。
未來,平臺將進一步擴展價值,將再生纖維的經驗不斷復制到其他綠色纖維紡織品上,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穩固提升我國紡織化纖產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更深遠的“碳達峰”與“碳中和”
作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中國紡織化纖行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紡織化纖企業在落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與責任。
中國纖維零碳行動是紡織化纖行業基于國家“3060”目標,通過一系列富有創造性、前瞻性、持續性、有效性的工作,如搭建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持續舉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發布會、中國纖維材料可持續發展大會暨紡織行業減碳路徑規劃論壇、“減碳計劃”公益活動,定期撰寫、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引導中國紡織化纖行業企業摒棄傳統增長模式,應用創新技術、創新理念與創新機制,主動探索可持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從多個方面推動持續節能減排,最終推動行業企業實現零碳目標。
“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發布會”是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2023的第一項活動。2023年3月2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指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辦、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2023 ––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發布會”將如期舉行。屆時,發布會將特別邀請楊瀾女士全程主持,在“雙碳”背景下,紡織化纖工業如何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如何將復雜的技術以簡單的形式展現給大眾,如何通過講“綠色”故事,與產業鏈及對話消費者對話;產業鏈各自需要提供哪些有價值、有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如何實現共融共榮······這些均是這場發布會上探討的重點。此外,“破繭成蝶”的再生纖維成衣秀將向中國可持續時尚產業呈現一場“天地中和同心,共生萬物”綠色時尚大秀––蝶:蝶變、化蝶、再生循環的過程和結果,預示著循環再生、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質。
中國再生纖維的探索、創新與實踐,讓“從低碳到零碳”不再是夢想,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極致美學和向新之選,也將推動中國時尚的綠色可循環更加熠熠有光。